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十堰文明委全市通报我校“文明新村”帮建典型经验

发布者:闻铭 [发表时间]:2011-12-25 [来源]:本校新闻网 [浏览次数]:

本网讯 记者闻铭 报道:12月18日,由十堰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主办的《情况通报》第十一期以《郧阳师专倾情援建竹溪县仁家沟村文化活动室》为题,全面介绍了我校对口帮建“文明新村”的典型经验。

据悉,市文明委《情况通报》将报送省文明办,市文明委正、副主任,送市文明委成员单位,并发各县市区文明办、有关省级文明单位。现将原文予以刊登。

郧阳师专倾情援建竹溪县仁家沟村文化活动室

竹溪县仁家沟村系市文明办指定的郧阳师专文明新村共建单位,十文明委办【2011】26号文件下发后,该校领导高度重视,即派有关人员赴联系点深入开展“竹房城镇带”精神文明创建专题调研,在广泛听取县、镇、村及广大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详尽的帮建方案。内容涉及协助建设村部文化活动室,帮助村做好茶园和矿产等项目规划,选派师生以讲座或个别辅导等形式进行文明素质、科学文化和法制培训,协助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评选活动。

12月9日下午,受校党委委托,党委宣传部长、文明办主任聂在垠一行将“仁家沟村文化活动室”牌匾和价值近4万元的设备及书籍送到该县县河镇仁家沟村党支部书记赵昌仁手中,这是该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这次他们送去的物质主要包括:2011年湖北省农家书屋系列图书一套、1508册,液晶电视机、办公电脑各一台,书柜17个。

对此,荆楚网等媒体还以“地方高校在‘文明新村’建设中大有可为”为题,发表评论员文章,现一并摘要刊发。望各结对共建单位充分发挥省级文明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把共建文明新村这项利民惠民工作做深做实,取得更大成效。

【荆楚网评论员文章】

地方高校在“文明新村”建设中大有可为(摘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作出重大部署,要求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建立以城带乡联动机制,鼓励文化单位面向农村提供流动服务、网点服务等工作。湖北省是农业大省,近年来,我省立足服务“三农”,鼓励大学生到农村任职、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等一系列重要举措,其中推行了9年的“文明新村建设”就是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有效载体。文明新村建设过程中有针对性、有操作性、有连续性,坚持了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不搞行政命令,通过抓好试点,示范带动,向周边辐射,吸引群众积极参与,力促多方共建协作,是一个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贯彻新农村建设始终的工作过程。十堰市在竹房城镇带开展“文明新村建设”试点,就是为了使这些物质上已经相对富裕的农村,营造与之相匹配的精神文明道德新风尚。

服务社会是高等院校的重要功能之一。通过三下乡、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服务“三农”,地方院校独具优势。以郧阳师专为例,该校地处鄂西北山区,凝聚了一大批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其中包括一批土生土长的专家学者,他们为本地区基础教育、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培养了大批量人才。郧阳师专作为省级文明单位,积极响应湖北省和十堰市号召,承担了对口帮建仁家沟村“文明新村建设”的任务,创造性地开展高校服务地方的工作。可以说,地方院校在地理区位上接近农村,在生源上依靠农村,在服务对象上面向广大农村,在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各方面人才的同时,地方高校在传播文化、提供文化服务方面大有可为。